藝術家那么有才華,那讓你的藝術家朋友幫忙設計一個logo怎么樣?大概不少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吧。如果世界最知名的那些公司的logo,都替換設計團隊,改由著名的藝術家們來設計,效果會好嗎?
這樣異想天開的想法,是由意大利設計師Francesco Vittorioso思考出來的。為了驗證自己頭腦中想法的可行性,他設置了一個名為logos – Painter’s Graphic Designer的項目,Francesco Vittorioso模仿著藝術大師們的畫風、筆觸和代表作,為品牌重新塑造logo。
在Francesco Vittorioso的撮合下,蘋果與馬格里特“合作”,Google與康定斯基、法拉利與達利、夢工廠與梵高…… 總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鮮有趣的視角來重新看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品牌與經典的藝術作品。
GOOGLE × VASILIJ KANDINSKIJ
谷歌 × 瓦西里·康定斯基
×
■Vasilij Kandinskij(瓦西里·康定斯基),《構成第八號》(Composition 8) 。
康定斯基被認為是抽象藝術的先驅,后期風格以幾何抽象和構成主義為主。他認為,“一根豎線和一根橫線相結合,產生一種近于戲劇性的音響。一個三角形的尖角和一個圓圈產生的效果,不亞于畫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觸著亞當的手指”!
APPLE × RENÉ MAGRITTE
蘋果 × 勒內·馬格里特
×
■ René Magritte(勒內·馬格里特),《人類之子》(Le fils de l'homme) 。馬格里特被譽為魔幻超現實主義大師,作品中出現的是日常場景,但事件與細節(jié)的意外組合往往產生奇特怪誕的神秘意味,具有超凡的想象力。
≈
MACINTOSH × PABLO PICASSO
Mac × 巴勃羅·畢加索
×
■ Pablo Picasso(巴勃羅·畢加索),《夢》(Le Rêve) 。畢加索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立體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畢加索的作品呈現出來的是劇烈變形、扭曲和夸張的筆觸以及幾何色塊的堆積,用抽象的造型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
≈
PEPSI × PIET MONDRIAN
百事 × 蒙德里安
×
■ Piet Mondrian(皮特·蒙德里安),《紅黃藍的構成II》(Composition II with Red, Blue and Yellow) 。蒙德里安是風格派的核心人物,他的藝術語言是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作品多以垂直線和水平線、長方形和正方形構成,崇尚直線美、幾何形式美。
≈
PUMA × KEITH HARING
彪馬 × 基思·哈林
×
■ Keith Haring(基思·哈林)涂鴉作品。基思·哈林是上世界80年代美國重要的涂鴉藝術家、新波普藝術家,作品遍布紐約街頭和地鐵站。哈林的作品多為粗輪廓線、單色、空心的抽象人物、動物圖案,類似兒童卡通畫,線條簡潔而生動。
≈
STARBUCKS × AMEDEO MODIGLIANI
星巴克 × 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
×
■ Amedeo Modigliani(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珍妮·赫布特尼畫像》。莫迪利亞尼是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特色是創(chuàng)作深具個人風格,以優(yōu)美弧形為特色的人物肖像畫,尤其是大膽創(chuàng)作裸女畫,曾受到當代保守風氣嚴厲批評,時至后世才獲得認可。
≈
DREAMWORKS × VINCENT VAN GOGH
夢工廠 × 文森特·梵高
×
■ Vincent van Gogh(文森特·梵高),《星夜》(The Starry Night) 。梵高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后印象派畫家之一,他的筆觸極具特色,對色彩的敏感度極高,畫里表達了強烈的主觀感受和情感。
≈
FERRARI × SALVADOR DALÍ
法拉利 × 薩爾瓦多·達利
×
■ Salvador Dalí(薩爾瓦多·達利),《圣安東尼的誘惑》(La tentación de San Antonio)。達利是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他在作品中把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和任意地夸張、變形、省略、象征等手段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出介于現實與臆想、具體與抽象之間的"超現實境界"。
≈
LACOSTE × DAMIEN HIRST
拉科斯特 × 達米恩·赫斯特
×
■ Damien Hirst(達米恩·赫斯特),《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 。達米恩·赫斯特是頗具爭議的英國藝術家,他標志性的作品是用玻璃陳列箱來呈現浸泡在福爾馬林里的動物軀體,讓人對生與死、渴望與恐懼充滿思考。
≈
REDBULL × ALEXANDER CALDER
紅牛 × 亞歷山大·考爾德
×
■ Alexander Calder(亞歷山大·考爾德), Antennae with Red and Blue Dots 。亞歷山大·考爾德是美國著名雕塑家,動態(tài)雕塑的發(fā)明者,他制作的動態(tài)雕塑,或置于室外,或懸在金屬線上,通過空氣的流動或觀賞者的擺弄,呈現出不同的形態(tài),讓觀者感受到空氣的流動、空間的轉換。
≈
看到Francesco Vittorioso 對品牌logo的二次創(chuàng)作,你心里怎么想?一方面,其實這些也是來源于一個設計師的臆想,或者說開的一個玩笑。藝術家們可不會像你想的那樣做logo呢。但同時似乎也對我們固有的思維提出了一些挑戰(zhàn):我們的logo是不是可以更大膽一些?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