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提問,如何問個好問題對于設計來說至關重要。如何定義問題這個大問題需要分成幾篇文章來討論。而今天這篇文章將重點放在如何開展頭腦風暴或使用思維導圖。
一個問題的良好開端就已經(jīng)成功解決一半了。
01/
How to define problems 如何定義問題
絕大多數(shù)設計項目都是從一個問題開始,例如,如何改善一個產(chǎn)品,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新logo或者如何把創(chuàng)意視覺化等等?蛻粽业設計師時的需求可能是想設計一個更好的網(wǎng)頁,或者一場促銷活動,或者是一個市場策略計劃,而設計師認為客戶需要設計一個新的字體樣式的logo作為品牌新icon,或者取一個新名字來提升吸引全球化的受眾。設計師和客戶們似乎經(jīng)常思考這類非常具象或者說非常狹窄的外在形象,這其實有點局限最終產(chǎn)品輸出的可能性。在設計流程最初的階段,創(chuàng)意是廉價的。不要吝嗇自己的想法,大量輸出大膽拋棄,想象這是一個漏斗,在大量過濾一般的想法后,留下來的,會是更加接近成功的創(chuàng)意。
這一章節(jié)將從設計師設計項目前期定義問題的方法去入手,例如,頭腦風暴、思維導圖、訪談、目標群體調研,視覺調研等都會幫助設計師尋找到設計的核心概念。這樣的方法有助于設計師去理清和闡明目標群體的需求。而在這各種方法都可以滲透在設計流程的各個階段。頭腦風暴通常作為許多設計師思考工具的第一選擇,那我將也從這個方法開始。
首先我們需要先清楚的知道,思考并不是只發(fā)生在我們的腦中,稍縱即逝的創(chuàng)意也出現(xiàn)在有形的東西,例如詞匯,草圖,規(guī)范準則,創(chuàng)意簡報等,更多時候,創(chuàng)意產(chǎn)生在有共同目標的團隊合作中。
什么畫面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中當你聽到頭腦風暴呢?頭腦風暴(英語:Brainstorming),是一種為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強化思考力而設計出來的一種方法。此法是美國BBDO廣告公司創(chuàng)始人亞歷克斯‧奧斯本于1938年首創(chuàng)的?梢杂梢粋人或一組人進行。參與者圍在一起,隨意將腦中和研討主題有關的見解提出來,然后再將大家的見解重新分類整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提出的意見和見解多么可笑、荒謬,其他人都不得打斷和批評,從而產(chǎn)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
- 那在團隊中如何開展頭腦風暴呢?
1. 選定一個主持人:利用白板,黑白或者一張大空白紙,主持人在上面寫下全部人的創(chuàng)意,主持人可以將每個人的創(chuàng)意進行分類排列,盡管主持人是這次頭腦風暴過程的主導者,但是他不一定是項目負責人,任何有耐心、激情的人都能勝任這個工作。
2. 界定主題:專注在具體的主題上讓頭腦風暴更有效的進行。例如,主題“為廚房設計新產(chǎn)品”是模糊的,而“人在廚房會遇到的問題”則更能激發(fā)參與者去思考他們每天在廚房會遇到的麻煩。把主題打散后再各個分支繼續(xù)深入,例如做飯,清潔,收納等等話題。
3. 窮盡: 把全部東西都寫下來。團隊中的每個人應該感受到輕松不拘謹,寫下團隊成員提出的全部內容,不審查對錯。出其不意的創(chuàng)意往往給人第一印象是很無厘頭的。特別要注意的是,盡管想法很無聊,相似也要寫下,這有助于清空成員腦中的想法,才能萌生新創(chuàng)意。接著把各個想法簡單連線,看看會迸發(fā)出什么新奇的東西。
4. 設置時間:人在有時間限制下的狀態(tài)是更有創(chuàng)造力的。我在倫敦這學習時有一句話非常流行:deadline是第一生產(chǎn)力。確實,設置一定時長讓成員心理有個衡量標準和目標,有激發(fā)作用。
5. 跟蹤:在最后把創(chuàng)意分類和分配任務給各個成員,復盤和繼續(xù)某個方向的深入調研。在這里復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許多頭腦風暴會議后就忘記了之前的討論,很多細小的創(chuàng)意就在這之間流失掉,是非?上У摹
案例分析:PieLab
“Thinking wrong is about breaking our own conventions or orthodoxies to generate as many solutions as possible, even if they ‘wrong’.” – John Bielenberg
想錯是打破常規(guī)或者傳統(tǒng)思維來形成更多可能性的解決方案,盡管它是錯的。
設計師John Bielenberg把他獨特的設計流程稱為“Thinking Wrong”。利用頭腦風暴和自由創(chuàng)意組合來獲得閃電式的想法。在最初階段的閃電式的想錯過程中,參與者把他們的假設寫在墻上,組建越多越好的可能性。而在后期階段的閃電式想錯過程中,任意的假設和隨意的組合經(jīng)常會發(fā)展成核心設計方案。
Bielenberg是Project M的創(chuàng)始人,是激勵設計師思考社會性問題的組織。從2009年開始,Project M在Maine的會話中,團隊成員他們有一半時間是在無確定目的的討論來激fa思維。Bielenberg尊重每個團隊成員的才能。團隊中有一個成員非常擅長烘培pies,這讓他們非常好奇自制的pies是否可以成為社會行為的媒介。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一個出發(fā)點,因為它和我們平時的認知不太一樣,有矛盾點就會吸引人。他們的結果是一個48小時的公共活動,叫做“Free Pie”。這個項目后來演變成一家叫做“PieLab”的店。Free Pie和PieLab更多的是關于烘培,他們和當?shù)厣鐓^(qū)結合在一起來討論和分享,這做法多賦予了這個食物一層社會的屬性,Bielenberg堅信談話能引導出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引導出項目,項目能給受眾帶來新的角度看問題。
和頭腦風暴緊密結合的是思維導圖(mind map),也稱為輻射思考。簡單說,思維導圖可以是頭腦風暴的視覺化,也是思維導圖是思維調研的一種形式,一張美觀易讀的思維導圖可以讓讓設計師更快去探索研究問題的各個方向、主題領域,和創(chuàng)意概念。手繪,便簽,圖形,文字,拍攝等都可以是制作思維導圖的視覺手段。
如何創(chuàng)造出一張思維導圖呢?
1. 專注:把核心的元素寫在版面的正中間。
2. 拓展:延展出與核心相關的元素或圖像,可以用文字或者簡單圖像
3. 組織:思維導圖中的主要分支代表了頭腦風暴的目錄作用,可以嘗試用不同的顏色或者字體來區(qū)分每一個分支內容。
4. 細分:每一個分支可以發(fā)展出次目錄,快速寫下腦袋中的全部東西來放空思維。把每個分支的詞匯或圖像隨意搭配,可以尋找出獨特的創(chuàng)意。
這篇文章介紹了定義設計問題的第一個方法:頭腦風暴和思維導圖,雖然腦暴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但是清晰認識頭腦風暴的每一步驟,對找到核心問題自然有莫大的幫助,希望這個方法能給大家項目啟動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后續(xù)會繼續(xù)介紹定義設計問題的其他辦法。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