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躍馬大草原
《民族之光》向世人展現(xiàn)出一幅中華民族和諧共生、和衷共濟的壯麗畫卷。徜徉于56幅畫作間,人們不僅看到了苗族幺妹的盛裝、珞巴漢子的堅毅、錫伯箭士的勇武,還聽到了回鄉(xiāng)歡樂的花兒對唱、水族渾厚的銅鼓、黎家悠揚的鼻簫,聞到了門巴春日的奶香、哈尼稻田的水汽、德昂山花的芬芳,甚至嘗到了景頗甘蔗的甘甜、撒拉辣椒的辛烈、基諾山茶的清新……
這是一個浩繁的工程,用中國水墨全景式展現(xiàn)56個民族多姿多彩的風貌;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56張丈二匹對開的巨作,200多個置身于不同場景的人物。
56幅民族風情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還是一個斟酌取與舍、調(diào)和墨與色、處理繁與簡的過程。許多同一地域的兄弟民族生活習俗、衣著服飾非常接近。為避免雷同,苗再新選取不同場景加以區(qū)別,回族花兒對唱的縱情、保安族擊水中游的勇毅、東鄉(xiāng)族巧手繡花的細膩、撒拉族辣椒豐收的喜悅,四個相近的民族各自的風情生動表現(xiàn)出來。衣著艷麗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大特點,如何既真實反映生活,又保持水墨韻味,還要整體協(xié)調(diào)?苗再新在每一幅畫作中都巧作安排。《壯家織女》、《珞巴漢子》以墨為主,意韻相生;《幻彩山鄉(xiāng)》、《阿細跳月》以彩為主,絢爛如夢;《生生不息》、《歲月有痕》墨色并用,而《火紅的日子》、《挑花毯》則著意突出一種或兩種顏色,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
關于作者
苗再新,1953年生,山東棲霞人。武警部隊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20年前的一個偶然機會,一套民族畫冊中,56個民族獨具特色的居住環(huán)境、別有風貌的傳統(tǒng)習俗、色彩斑斕的服飾裝扮所折射出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和而不同的人文特點,深深吸引了他。“有朝一日,我要畫遍56個民族”——一個創(chuàng)作意念在苗再新的心頭萌生了。此后,他經(jīng)常深入祖國各地的民族地區(qū),從茫茫林海到無際草原、從北疆雪野到南國漁場,從青藏高原到絲綢古路……那清亮的山歌、堅毅的眼神、淳樸的笑臉、粗糲的人生,讓他深深感到,表現(xiàn)真實生活、反映人物內(nèi)在精神的意義,遠遠大于藝術形式與藝術手法的表現(xiàn);谶@種認識,他扛著現(xiàn)實主義的大纛,跋涉在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上。
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的苗再新,接受的是學院派的教學,有著堅實的造型能力?瓢喑錾淼乃麉s沒有過多的負擔與掛礙,在造型與筆墨相結(jié)合的探索上輕松前行。他在中西交融中固守中國畫的本質(zhì),并將現(xiàn)代審美意識融于傳統(tǒng)技法,形成了堅實飽滿、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這種探索和風格,在《民族之光》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如在表現(xiàn)漢族風情安塞腰鼓的《生命的律動》中,鼓手面部的刻畫就極為典型:斬釘截鐵的一筆下去,既是素描、又是結(jié)構(gòu),更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水墨,結(jié)實、豐富的效果,將蘊藏在人物體內(nèi)的生命張力最大限度地開掘出來。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