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頻道 industry
記錄時代,與時代同行!
21世紀新生的5種設計職業(yè)
得益于硅谷的持續(xù)蓬勃發(fā)展,新增加了諸如互動和用戶體驗設計師那樣的新專業(yè),但是對于立志從事設計師工作的人來說,那并不是唯一的機會。 即便是非正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出身的畢業(yè)生也能勝任設計工作。下面列出的這5類專業(yè)全部是設計領域的最新專業(yè),即便是IDEO這樣全球頂尖的設計公司,幾年前也不存在這些專業(yè)。
cdo
2014-07-25
基于思維和行為的設計再思考
不能武斷地認為設計被現(xiàn)實地分解為“想”和“做”這兩個部分,并按照學科和專業(yè)的方式進行相關實踐者的培養(yǎng)就是設計異化的一種表現(xiàn),畢竟在設計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僅就“實踐行為”來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粗陋到精細就是一種必然,而這種進步必定是以多元的實踐者和多樣的實踐內容以及多元的實踐組成成分為基礎的。
cdo
2014-07-24
網絡讓logo設計的標準提高
這個是針對設計行業(yè)來說的。其實和網絡也有關系。網絡的便捷性讓更多有設計夢想的人們有機會走入這一行,成為一名設計師。當這樣的人多了,就擁擠了。對于客戶來說,他們的選擇性在提高,但對于大多數設計行業(yè)從業(yè)者來說,競爭在增加,無疑也是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會涉及到作品設計上,導致作品設計的難度在增加。
cdo
2014-07-21
品牌LOGO的顏色、價值和演變以及對人們的影響
品牌LOGO作為品牌形象的展示窗口,其顏色搭配都是蘊含了心理學及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如何搭配顏色的LOGO才能會被記住呢,可以參考以下品牌LOGO的顏色演變,再結合品牌定位方向及品牌價值含義,設計能讓人一見如故,直戳內心的LOGO。
cdo
2014-07-21
未來數字化給書籍設計帶來機遇
獨立設計師蒂姆·格林預計,在未來五年,傳統(tǒng)的書籍平面設計和數字化將會產生融合。比如說現(xiàn)在做設計的時候會拍攝一些照片,作為封面圖案或插圖,幫助闡釋文字。而在數字時代,可以架設攝像機,將動態(tài)的視頻作為電子化閱讀的一部分。數字化的另一個趨勢,是一些大牌作家可以繞過出版社,和讀者進行直接交流。但傳統(tǒng)的出版流程仍可提供一些高附加值的東西,比如說高質量的編輯。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是擺在設計師和出版人前面的一個問題。
cdo
2014-07-09
原研哉:未來的日本設計是去尋找好的問題
就原研哉而言,未來的日本設計將不再是創(chuàng)造好的解決辦法,而是去尋找好的問題,再不會是以相同的方式去看一個盤子或者一個杯子。
cdo
2014-06-23
Google是怎么做設計的?——對話Google交互設計師姜公略
Google和蘋果的差別在于公司的體系和產品都不太一樣。比如說,Jonathon Ive是蘋果旗幟性的一個人物,是設計的總負責人,所有的產品都要經過他的批準,但Google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說Android和Google+這兩個就是完全獨立的體系,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而且有獨立的負責人。由于Google的產品數量特別多,也很難找到一個權威的人去管理所有的設計。產品的設計風格和產品所需要的完成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cdo
2014-06-19
好設計和德國人思維方式分不開
在柏林,我觀察到很多細節(jié),細到地磚的接縫和商場墻壁上的logo材質。我發(fā)現(xiàn),德國設計的先進不是只用高檔的東西,有時候,他們僅僅用低成本的手段,通過優(yōu)良的設計和嚴格的執(zhí)行標準就能獲得高質量的效果。有些高檔品牌的柜臺logo竟然是用的非常廉價的材質——不干膠貼。
cdo
2014-06-09
呂敬人:讓閱讀成為“美麗觸摸”
呂敬人形容,書籍設計師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媒人,讓書和讀者能夠好好談戀愛。他指出,中國每年新書品種超過20萬冊,在這么大的底盤下,好的設計并不多!跋M霭嫒四軌蛞庾R到,一本書不僅僅在于漂亮的外衣,而是要內外融合,美感與趣味性兼?zhèn)洹S绕涫窃陔娮娱喿x時代,要讓一本書能夠有自己的溫度,足夠吸引讀者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美麗的觸摸!
cdo
2014-06-03
FedEx、蘋果、星巴克的logo設計解析
每一天你都會遇見數不清的logo,大多數時候,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這些標志已經不斷傳送大量的訊息到您的潛意識里。紐約行銷顧問公司Lippincott紐約合伙人Su Mathews Hale表示:logo是一家公司的速寫,承載著品牌文化、品牌行為、品牌價值故事的視覺線索。由于一個logo可能只擁有一秒鐘的時間可以說故事,恐怕是最難達成品牌行銷的層面
cdo
2014-05-19
有多少平面設計師,在迷信黃金比例?
黃金比例的理論認為,當這些比例應用..
中國元素為何在平面設計中如此受歡迎?
每次一有國際盛事,讓全世界都能看到..
紋身,被誤解的藝術?
不過,紋身本身作為一種人體裝飾形式..